鸡年春节对联 2017年

来源:网络推荐 时间:2018-03-20 16:07

  春联是我国民间接受度最高的一种对联。古往今来,有不少名人撰写的春联读来意趣盎然、兴味无穷,给新春佳节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氛。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2017年鸡年春节对联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到大家。

  2017鸡年春节对联

  1. 上联:丹凤来仪 下联:金鸡报晓

  2. 上联:猴岁呈祥 下联:鸡年纳福

  3. 上联:雄鸡唱韵 下联:大地回春

  4. 上联:神猴辞岁 下联:金凤迎春

  5. 上联:鸡鸣晓旦 下联:燕舞阳春

  6. 上联:知廉标五德 下联:报午必三鸣

  7. 上联:鹊送喜报 下联:鸡传佳音鸡年

  8. 上联:红鸡啼夜晓 下联:黄犬吠年丰

  9. 上联:猴引康庄道 下联:鸡迎锦绣春

  10. 上联:鸡声天下曙 下联:春意海南潮

  11. 上联:金鸡日独立 下联:紫燕春双飞

  12. 上联:鸡鸣天放晓 下联:政改地回春

  13. 上联:雄鸡喔喔颂尧天 下联:腊狗汪汪歌舜日

  14. 上联:雄鸡一唱天下白 下联:锦犬再雕宇宙春

  15. 上联:雄鸡唱罢九州乐 下联:金犬吠来四海安

  16. 上联:雄鸡喜唱升平日 下联:志士欢歌改革年

  17. 上联:金猴留恋丰收年 下联:彩凤欢啼盛世春

  18. 上联:犬能守夜迎新岁 下联:鸡可司里送旧年

  19. 上联:鸡描竹叶三中颂 下联:犬绘梅花五福临

  20. 上联:金鸡一唱传佳讯 下联:玉犬三呼报福音

  21. 上联:金鸡报晓歌大治 下联:丹凤朝阳赞中兴

  22. 上联:金鸡唤出扶桑日 下联:锦犬迎来大地春

  23. 上联:鸡鸣晓日江山丽 下联:犬吠神州岁月新

  24. 上联:闻鸡起舞迎元旦 下联:击壤而歌颂小康

  25. 上联:四海升平歌舜日 下联:九州盛世乐尧天

  26. 上联:万象喜回春守信 下联:一元欣复始司晨

  27. 上联:金鸡喜唱催春早 下联:绿柳轻摇舞絮妍

  28. 上联:万户桃符新气象 下联:群山霞彩富神州

  29. 上联:把酒当歌歌盛世 下联:闻鸡起舞舞新春

  30. 上联:鸡报小康随日出 下联:年迎大有伴春来

  鸡年春节对联精选

  上联:旧岁又添几个喜 下联: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:辞旧迎新

  上联:绿竹别其三分景 下联: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:春回大地

  上联:民安国泰逢盛世 下联:风调雨顺颂华年 横批:民泰国安

  上联:内外平安好运来 下联:合家欢乐财源进 横批:吉星高照

  上联:年年顺景则源广 下联: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:吉星高照

  上联:日出江花红胜火 下联: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:鸟语花香

  上联:日日财源顺意来 下联:年年福禄随春到 横批:新春大吉

  上联:事事如意大吉祥 下联: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:四季兴隆

  上联:岁通盛世家家富 下联:人遇年华个个欢 横批:皆大欢喜

  上联:天地和顺家添财 下联:平安如意人多福 横批:四季平安

  上联:天增岁月人增寿 下联:春满乾坤福满楼 横批:四季长安

  上联:万事如意展宏图 下联:心想事成兴伟业 横批:五福临门

  上联:五湖四海皆春色 下联: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:万象更新

  上联:喜居宝地千年旺 下联: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:喜迎新春

  上联:一帆风顺吉星到 下联: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:财源广进

  上联: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: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:吉星高照

  上联: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: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:五福临门

  鸡年最新春节对联

  上联:一干二净除旧习 下联: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:辞旧迎春

  上联:一年好运随春到 下联: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:万事如意

  上联:一年四季春常在 下联: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:喜迎新春

  上联:一年四季行好运 下联: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:家和万事兴

  上联:迎喜迎春迎富贵 下联:接财接福接平安 横批:吉祥如意

  上联:迎新春江山锦绣 下联: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:春意盎然

  上联:迎新春事事如意 下联:接鸿福步步高升 横批:好事临门

  上联:占天时地利人和 下联: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:财源不断

  上联:壮丽山河多异彩 下联:文明国度遍高风 横批:山河壮丽

  上联:春联对歌民安国泰 下联:喜字成双花好月圆 横批:国泰民安

  上联: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下联: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:欢度春节

  上联: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下联: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横批:五福四海

  上联: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 下联: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 横批:山河壮丽

  上联: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下联: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:恭贺新春

  上联: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 下联: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横批:春满人间

  上联:惠通邻里,门迎春夏秋冬福 下联:诚待世贤,户纳东南西北财 横批:吉星高照

  拓展阅读:谈古论今话春联

  “两姊妹,一般长;同打扮,各梳妆;满脸红光,年年报吉祥。”这则谜语的谜底是“春联”。此谜既写出了春联的对称特点,也写出了春联的祝颂内容,堪称佳谜。春联亦有“桃符”“门对”“春贴”“对联”“对子”之称。它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,有着悠久的历史。

  最初的桃符用桃木雕制而成,在民俗中意指“门神”。相传东海的度朔山是群魔聚居的地方,山上长着一棵根须伸向四周足有3000里的大桃树,树的东北面是“鬼门”,是众魔出入的必经之处。天帝为防止魔鬼外出伤人,就派神荼、郁垒两兄弟把守“鬼门”。神荼、郁垒的神勇使群魔十分恐惧,魔鬼们甚至非常害怕那棵桃树。这事传到百姓中,大家就纷纷在桃木上雕出神荼、郁垒的模样,挂在自家门口镇妖祛魔。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。

  到了五代,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形象或名字。据《宋史・西蜀孟氏世家》所载,后蜀之主孟昶每年除夕,均命学士撰词,题桃符置寝门左右。公元964年,学士幸寅逊撰词,昶以其非工,自命笔题云:“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。”一股郡认为这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。然而,这一“定论”未必站得住脚,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里,载有唐人刘丘子所撰的一副春联:“三阳始布,四序初开。”此联作于开元十一年(公元723年);应为最早。

  宋代,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,叫“春贴纸”。此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,的《元日》诗中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瞳瞳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”就是对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。

  正式把桃符改称“春联”的是明代。明人陈云瞻《簪云楼杂话》中载:“春联之设,自明太祖始。帝都金陵,除夕前忽传旨: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,帝微行时出现。”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宫赏联,还亲自题联。传说有一次,朱元璋见一户人家没贴春联。一问,原来这人家是阉猪的,不识字,于是亲自动笔为他写了一联:“双手劈开生死路,一刀割断是非根。”

  清朝的几代皇帝大都向慕华夏文化,栖情翰墨,雅好对联,并身体力行倡导推广。乾隆、嘉庆、道光年间,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。梁章矩编写的《槛联丛话》,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一一作了论述。

  由于春联的格式起源于古典,因而最初的春联要求像律诗一样讲究严格的字句相等与平仄对仗,即上下联的每个字都要求其声调呈阴阳平仄相对,再配以具有章法技巧的书法,所以古代文人视春联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创作。一副构思精巧、对仗工整、音韵和谐的春联,总以独具风采的个性和强烈的艺术魅力,使观赏者留连思索、品味再三,从中获得美感的享受和灵魂的陶冶。人们从春联中亦可管窥世事变易、人间沧桑,可寄予忧喜烦乐、期盼梦想。在过去,即使普通人家的春联,多少也可以窥见主人的身份和职业特点。

  在十几年前,张贴现成春联的人家还不多,记得有一年春节,我作的几副春联刊登在某报上,其中一副“银羊踏去千门雪,金猴携来万户春”还用来装饰节日版面。几天后当我在街巷中观赏春联时,居然看到有几户人家门上抄写着我作的春联,不觉喜出望外。时下人们自己写春联的越来越少了,虽然市场上买到的春联金碧辉煌,标志着当代印刷技术的进步,但缺少个性化、千门一词也不免使人大为扫兴。现在市场上卖的春联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求财祈福,好像人人都站在家门口大嚷:发财发财发大财!显得直白而又俗气,这也是我多年不再走街串巷赏春联的原因。

  如今,虽然报刊年年举办春联大赛一类活动,产生许多佳联妙对,但商家卖的春联依然年年如故,少有新意。狗年新春来临,我走进一家批发春联的临时店铺,店铺中竟没有一副春联与狗年相关,询问方知,狗年春联当年卖不掉就作废了,影响商家效益。再说,许多人买春联也只图喜气,并不怎么讲究词句。

  如今,随着住宅日渐现代化,有人觉得“洋楼”贴春联不协调,于是开始逐渐丢弃了这个传统民俗。据某媒体的一项调查表明,如今35岁以下的市民家庭贴春联的只有60%,春联99%是买现成的或送的,只有1%是自己写的。25岁以下已组建小家庭的人中,仅有三成还保留着父辈传下来的贴春联的习惯。

  但愿春联这一有千年历史的传统民俗能够世代相传,发扬光大。

  解读:对联在我们国家这片文化土壤上繁衍了一千多年了,它曾经那样兴盛。如果我们仔细去品味,我们会发现,这一千多年的传承。一千多年的淬炼,留下来的这种艺术形式的确是瑰宝。

  我选这些文章,目的是让正在读高中的孩子们知道,这是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是一件宝贝,我们可能没办法像古人那样从小就吟诗作对,但是我们何妨多了解一些?

  我不想像李大伟先生那样指责现在的中文系的学生或老师,我希望把先生这段意味深长的话作为结束语,送给大家:“我这一辈子,在师友家里或在国内的风景区,到处都可看到很好的对联。文好,字也好,看了是个享受,我以为我们中国人应该把我们特有的美好传统继续下去,让我们的孩子们从小起耳濡目染,给他们一个优美的艺术的气氛!”

特别声明:本平台所发布的部分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,本平台所提供的信息,只供参考之用。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、有效性、及时性和完整性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,谢谢合作!
继续阅读
热门新闻

联系我们

客户端下载 赞助、建议、留言客服: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最新推荐
分类信息发布网